理解 Attribution Model
衡量跨渠道的影响。
归因模型在营销中起着关键作用,它通过将信用分配给消费者旅程中的特定接触点。多渠道最后点击归因模型是一种精细化的方法,它考虑到营销人员同时使用多个渠道,确保将信用分配给最直接激发购买的活动,同时考虑每个渠道的归因窗口。
要完全理解多渠道末次接触归因模型,以下定义很重要:
营销事件:由营销人员发起的活动,如活动或旅程消息的发送。注意:对于较大的活动,投放时间与发送时间不同。
转换跟踪事件:由联系人发起的活动,如打开或点击营销消息,确认对内容的了解。
转换事件:表明客户行动的联系人发起的活动,例如购买。有些营销人员也可能将产品页面浏览等关键动作视为转换事件。
归因窗口:固定时间段内,可以将转换事件归因于营销事件。归因窗口因渠道而异(例如,从几小时到几天)。
运作方式:一个实际示例
让我们通过详细的场景来探索多渠道末次接触模型:
一场活动同时通过电子邮件和短信发送给联系人(营销事件)
短信归因窗口为24小时,而电子邮件归因窗口为5天。
在接下来的4天内,联系人进行了以下操作:
第1天:打开电子邮件并点击电子邮件中的链接(转换跟踪事件)
第2天:点击短信链接(转换跟踪事件)
第3天:无活动
第4天:进行购买(转换事件)
多渠道末次接触归因结果:
模型识别出尽管短信归因窗口已过期,但电子邮件归因窗口(5天)仍然有效。由于联系人在第1天参与了电子邮件互动,电子邮件获得了促成购买的功劳。
关键见解:
渠道组合(电子邮件和短信)导致了转换,但电子邮件是在其归因窗口内购买发生时的最后一次活跃接触点。
如果购买发生在短信和电子邮件归因窗口内,结果将符合传统的末次接触模型,归功于最后一次互动(短信)。
在分析转化指标时,务必使用归因营销活动的时间戳而不是转化事件的时间戳。
例子:
Campaign A 在第 1 天投放。
转化事件发生在第 2 天和第 3 天。
为了精确报告:
将转化汇总到 Campaign A 的投放日期(第 1 天)。
这样可以避免因第 2 天和第 3 天没有发送新消息而错误代表转化率。
通过将转化数据与营销活动的时间戳对齐,营销人员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活动表现。
多渠道最后接触归因模型是营销人员的一种强大工具,旨在了解其在多个渠道中的实际影响。通过考虑归因窗口并专注于消费者最有影响力的行为,该模型确保了准确的信用分配,帮助营销人员优化他们的策略,以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率(ROI)和客户参与度。